匀胶机(也称旋涂仪)是微纳加工、材料科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设备,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高速旋转在基片表面形成均匀、可控的薄膜。
旋涂过程本质是流体动力学与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:
滴胶 (Deposition):将适量液态材料(如光刻胶、溶胶-凝胶、聚合物溶液等)滴注在静止或低速旋转的基片中心。
高速旋转 (Spinning):基片瞬间加速至设定转速(通常数百至数千 RPM)。
铺展与流动 (Spread & Flow):
离心力主导铺展:强大离心力使液体由中心向外径向铺展,覆盖整个基片表面。
剪切力主导匀化:高速旋转的基片与相对静止的空气之间产生巨大剪切力,持续拉薄、摊平液体,消除波纹和不均匀。
溶剂挥发 (Evaporation):旋转过程中,溶剂(或分散介质)持续挥发,溶液黏度逐渐增大。
成膜与固化 (Formation & Solidification):当流体内部黏性力与离心力达到平衡,且溶剂挥发到一定程度时,液态膜停止流动并最终固化成均匀的固态或凝胶态薄膜。
膜厚关键公式:
对于牛顿流体,最终干膜厚度(h)主要取决于:
h ∝ c * (η / (ρω²))^k
c
:溶质浓度(固体含量)
η
:溶液黏度
ρ
:溶液密度
ω
:旋转角速度(转速)
k
:经验常数(通常≈0.5,但受溶剂挥发、流变性等影响)
关键点: 转速 (ω) 是控制膜厚最灵敏、最常用的参数。转速越高,膜厚越薄。
一般来说,匀胶过程包括滴胶、高速旋转以及干燥几个步骤:
1. 静态滴胶
就是简单地把胶液滴注到静止的基片表面的中心,滴胶量为1-10ml不等,滴胶的多少应根据胶液的粘度和基片的大小来确定。
粘度比较高和/或基片比较大,往往需要滴较多的胶,以保证在高速旋转阶段整个基片上都涂到胶;
2.动态滴胶
这种方式是在基片低速(通常在100-500转/分左右)旋转的同时进行滴胶,“动态”的作用是让胶液容易在基片上铺展开,减少胶液的浪费,采用动态滴胶不需要很多胶液就能润湿(铺展覆盖)整个基片表面。尤其是当胶液或基片本身润湿性不好的情况下,动态滴胶尤其适用,不会产生针孔.
3.滴胶之后,下一步是高速旋转
使光刻胶层变薄达到最终要求的膜厚,这个阶段的转速一般在1500-6000转/分,转速的选定同样要看胶液的性能(包括粘度,溶剂挥
发速度,固体含量以及表面张力等)以及基片的大小。快速旋转的时间可以从10秒到几分钟。匀胶的转速以及匀胶时间往往能决定最终胶膜的厚度。
一般来说,匀胶转速快,时间长,膜厚就薄。影响匀胶过程的可变因素很多,这些因素在匀胶时往往相互抵销并趋于平衡。所以最好
给予匀胶过程以足够的时间,让诸多影响因素达到平衡。
匀胶技术因其操作简便、成本较低、成膜均匀性好,在众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:
半导体制造 (核心应用):
光刻胶涂覆: 在硅片、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上均匀涂布光刻胶层,是光刻工艺的第一步,膜厚均匀性直接决定图形转移精度。
介质层涂覆: 旋涂二氧化硅 (SOG)、旋涂碳 (SOC)、聚酰亚胺 (PI) 等作为平坦化层、绝缘层或牺牲层。
抗反射涂层 (BARC): 减少光刻中的驻波效应和反射。
微电子机械系统 (MEMS):
涂覆光刻胶、聚酰亚胺、SU-8 厚胶等作为结构层、掩模层或牺牲层。
涂覆功能性聚合物薄膜(如压电、热敏材料)。
平板显示 (FPD):
在玻璃基板上涂布光刻胶用于 TFT 阵列、彩色滤光片等图形化工艺。
涂覆有机发光材料 (OLED)、液晶取向层等。
光学镀膜:
制备增透膜、高反膜、滤光片、光学波导层等。
涂覆光致变色、电致变色材料。
新材料研发:
溶胶-凝胶法: 制备氧化物薄膜(如 TiO₂, SiO₂, ZnO)、功能陶瓷薄膜、有机-无机杂化薄膜。
聚合物薄膜: 制备导电聚合物 (PEDOT:PSS)、半导体聚合物 (用于 OLED, OPV)、超薄膜、LB 膜前驱体等。
纳米材料薄膜: 分散纳米颗粒(量子点、金属纳米颗粒、石墨烯/碳纳米管分散液)形成功能薄膜。
生物技术与传感:
在生物芯片、传感器基底上涂布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层、水凝胶层。
固定生物分子(蛋白质、DNA)的基底修饰层。
© 2022-2025 陕西毅杰惠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